敘事是在特定時間空間內事件的情感意義闡述,其本身就具有意義傳達的特征。“敘事學”源于結構主義,原本屬于文學范疇,逐步運用到建筑學等領域。通過解析建筑敘事的起源與含義,總結建筑敘事的形式,并進一步分析其在各類型層次上的設計與表達,以期找到一種看待空間問題與社會問題的新視角。
“敘事”是一種文學體裁,是事件在時空中有序組合的形式。所謂“建筑敘事”,就是將情感、記憶、歷史、文化或是思辨落實到建筑表達中,將空間作為媒介承載并延續(xù)信息。
與文學或影視作品不同的是,建筑在客觀的時間與空間中都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的,每一個普通人都因其獨特的成長經歷與所處環(huán)境而顯現(xiàn)出差異性,這些差異會造就每個人對于空間中信息的感知都有所不同。建筑的“敘事性”可以以更抽象的方法傳達體驗者的感受和想象。
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筑學院教授Sophia Psarra在她的著作《建筑與敘事:空間和文化意義的形成》中提出,建筑中的敘事有很多方面,從它所代表的“概念信息”,到通過模型、圖紙或其他形式對設計過程加以解釋。敘事建筑表達則包括建筑和場所的意義,以及建筑對社會和人文信息傳達所做的貢獻。也就是說在敘事的思維下研究空間與人的關系及空間之于人的意義,具體是空間作為敘事媒介去表達意義,以及通過與人的感官和意識相通來觸發(fā)人的感知體驗。
除此之外,建筑不僅僅表達意義,還通過空間和社會關系的排序參與其意義的建構,這是建筑傳達其內在精神情感的重要途徑。